美濃因地形、水紋流向等等因素,每年幾乎都因劇烈強降雨成為淹水受災戶,為了改善美濃淹水情況,水利署推動新的防治方法「在地滯洪」,不需要再徵收農地做滯洪池,而是以加高田埂、農地整理來蓄洪跟逕流分擔,避免因水流不及造成淹水。
先前曾在立法院經濟委會質詢過並邀請水利署長、農委會主委,今日終於成行考察的第二個行程就是在美濃過路窩橋旁,要示範的在地滯洪的區域,若未來在地滯洪可行,議瑩會積極督促水利署再尋找哪邊可以試辦。
除了農民能得到參與實施在地滯洪的「治水獎勵金」,若符合條件限制,同時也能拿到農委會所發放的「農作物損失補償金」。
推動在地滯洪效益:
(1)降低美濃溪主流水位,有助二岸内水退
水時間,減輕三夾水等地水患。
(2)補助地下水。
(3)農民仍持有土地,不影響耕作及權益。
水利署未來將視示範案例效果,推動美濃溪上游346公頃農田在地滯洪,另將成立溝通平台,持續與民眾溝通。
另外議瑩也特別說明:在地滯洪與挖滯洪池是分別兩個概念,千萬不可混淆!
#在地滯洪